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声音观点
怎么理解“全周期管理”意识?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dzw_fgyjs   浏览次数:

  “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近日,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在谈到如何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时,提出了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

  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子时,提出了新的要求。超大城市既是发展增长极,也是风险集聚点。发展成绩好,并不等于风险治理好。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做好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的“全周期管理”。

  不久前,习近平在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超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各种要素密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流动,这既是巨大的城市竞争力优势,在危机状态下,又会变为突出劣势,风险会在一个高度密集的区域快速集聚、快速爆发与快速扩散。

  思维:不治已乱治未乱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生命周期,人类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倾向于只问结果,不察原因;只重显态,不重隐态;只见一截,不见全龙;只保当下,不顾将来。同时,人类的思维模式,容易执着于当下,很难做到根据情势变化而灵活调整。

  我们的管理思维需要克服人类的主观偏向,顺应客观规律,做到与事物的变化周期相一致,实现全周期的动态管理、闭环管理。

  全周期管理思想可以在城乡治理的不同侧面得到应用,在权力运行上,有决策、实施、监督的周期;在工作推进上,有部署、贯彻、验收的周期;在项目运作上,有风险评估、运行监测、总结评价的周期等等。

  超大城市的风险管理要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反思的全周期闭环管理。全周期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到事前防范,做到源头治理、早期控制。不少政府部门经常扮演“救火队”的角色,原因就在于治已病而非治未病,治已乱而非治未乱,所以按下葫芦浮起瓢,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

  比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食用野生动物是风险的源头之一。不久前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七点建议

  源头治理的困难在于它是一种潜藏态与萌芽态的治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做到叶落知秋,防微杜渐是困难的,这不但考验治理能力,更考验治理智慧。

  第一,从治理方向上,应主动消除治理隐患。超大城市治理不能只是热衷于显性的政绩,更要关注那些看不见的工作,定期对城市整体与各运行子系统进行“健康诊断”,识别治理隐患,主动疏导治理痛点,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的健康水平。

  第二,从治理机制上,应提升全社会的德治、自治水平。我国传统治理的精髓在于德治为治道之本,治理本末次序是导之以德、饶之以财、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这既是长治久安之道,也是治理成本最小化的系统化治理方式。现代的治理财靠市场、政有政策、法有法治,但如果德(德治)与礼(自治)成为治理短板,那会使很多社会矛盾与社会风险,无法在微观层面就得到消解。

  现代城市社会可以借鉴传统治理智慧,加强国民心理建设、国民素质教育、家庭建设、社区共同体建设、工作单元共同体建设、社会组织建设、虚拟空间共同体建设,在现代的陌生人社会中推行德治,打造有效自治空间。

  第三,从治理主体上,应有双重的“免疫系统”。人体在应对病毒等外部风险时,如果所有威胁都等大脑中枢发出指令,人体一定无力对抗。社会风险控制也是如此,都由政府做出决策后再采取行动,政府会有注意力不足的问题。

  社会的自发免疫系统,能够处理分散性信息,应对分散性危机,能够做出快速反应,进行自我适应式的调整。社会管理不能要求所有方面都整齐划一,而是也要有无序之序。对社会信息、社会运行中存在的差异性,应抱有一定的理解和包容,以更好地保护社会的自发免疫功能。

  第四、从治理资源上,应实现资源下沉,保证社会细胞单元的健康。我们现在的城市治理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上面,基层治理资源严重不足,社区防控是这次疫情应对关键的一环,但是在武汉等地也暴露出社区治理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将机关干部下沉才缓解了这个问题。

  在常态治理中也是如此,现在我们社区治理不但人员少,待遇低,平时主要精力都在应付上级交办的填表等行政性事务,使得社区治理成为治理的短板。

  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少,中间层级太多,也是滋生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重要土壤,甚至出现了“一人干活,九人监督”的怪事,基层工作人员既要干活,又要应付各种报表与检查。减少中间环节,将治理资源下沉到一线,有助于推动治理实现末梢治理、精细治理、高效治理。

  第五, 从治理时机上,应及时调整,做到适应性治理。风险治理事中控制需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应对,有效控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教训就在于没能做到早期的控制,而一旦重视起来之后,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就凸显了出来,有效地实现了事中控制。

  全周期治理需要根据情势变化的不同阶段,对策略做出适应性调整,例如我国根据疫情变化,适时提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推进按照风险程度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第六,从治理循环上,加强事后反思与调整,实现风险管理闭环。全周期的风险治理要做到事后反思,每次出现问题都是国家发展与治理弊端的一次大暴露,是对于我们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考与全方位诊断,每一次危机,我们都不能浪费,要推动全社会的反思,让那些打不垮我们的困难,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例如可以推进“革陋习、树新风”的社会运动,推动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第七,从治理工具上,应强调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智能化治理。第四次工业革命本质是智能革命,它将形成社会性的智能体系,使得社会协作组织体系实现智能化。我们的动员组织体系如果不能和新技术条件配合,就难以进一步做到精准化、高效化,难以更有效应对高度复杂、多元、分散的现代社会中发生的危机。

  在超大城市可以加快以城市大脑为中枢,以各种平台企业为网络,以5G、数据存储设备、超级计算设施等为骨干,各种智能终端为节点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动风险治理的智能化。(作者: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