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纪委监委五室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宜居城市环境打造,“高、强、严”监督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是高位协同推进,压实治理责任。按照“紧盯主管部门、紧盯主管责任”原则,督促住建、水利等职能部门牵头制定出台《淮安市创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攻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运转高效、推进有力的工作体系。明确重点黑臭水体均由1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作为治理第一责任人,履行总牵头、总召集、总督导、总调度职责,严格夯紧压实河湖长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建立绩效评估等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治理局面。工作开展以来,督促累计封堵排口2091个、清淤228万立方、铺设河道截污管道188公里、建设44座泵站。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注重信息化监督,用足用好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发挥平台的实时监督功能,常态化开展“双核查、双比对”。注重市县联动,市纪委监委整体部署、统筹调度,聚焦重点突出问题;派驻住建、水利等部门纪检监察组实施“嵌入式”监督,强化日常检查推进;县区纪委监委对每一处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实行全程跟进监督,“室组地”联动督责任、督进度、督作风。注重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列入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目录的51条水体均已完成整治任务,公众满意度评测均在90%以上。
三是严肃执纪问责,推动长治长效。以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聚焦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政治意识淡薄、思想松懈、责任传导不力、担当作为不足、工作漂浮、作风散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今年以来,共问责处理多名县处级干部,督促各地各部门在深入整改问题的同时,构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小散乱”排水整治工作指南(试行)和相关技术标准》《全市推行排水管道视频检测工作规范》等制度规定,监督保障黑臭水体“长治长效、长治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