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更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市水利局监督体系作用,派驻监督、职能监督联合发力,多措并举排查补齐农村供水领域短板与不足,推动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细化问题排查,摸清供水堵点。联合市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机关纪委,聚焦短板与不足,指导各县区水利部门开展问题自查自纠,同步启动市级复查复核,共排查出供水管理分散、管道漏损等农村供水领域问题17个。近期,经现场检查,新发现水质监测不规范等农村供水领域问题4个。按照从实从快原则,逐一制定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6个,其余问题限期年底前整改到位。聚焦问题线索,全面梳理近年来通过来信来访、12345热线等渠道反映的问题,有的放矢开展走访调研、明察暗访,建立农村供水领域问题线索台账。
二是聚焦工程建设,化解用水矛盾。督促市县水利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施清江浦区城南水厂扩建项目、涟水县第三水厂等一批供水工程,以提供更加稳定、可靠、优质的供水保障。重点聚焦盱眙县河西片、涟水县红窑镇等重点区域供水条件改善,在2024年全市投入5亿元实施供水工程基础上,2025年继续投入7.8亿元,实施5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更新改造管网102千米。派驻一组联合市水利局抓实常态调度,现已完成供水工程投资4亿元、新建改造管网55千米。
三是优化管理服务,提升民生质感。联合市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加强下沉指导,进一步优化供水管理服务,持续厚植农村供水民生底色。立足城乡一体,推动金湖县水利部门落实农村供水县域统管,配套完善管理政策体系,推行供水企业“投、建、管、服”一体化管理模式,供水服务更加高质高效。探索大数据赋能,引导淮安区水利部门建立智慧水务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记录、监测分析、实时预警、线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显著提升农村供水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常态长效,推动县区水利部门新制定《回应群众诉求,搞好上门服务制度》《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制度》等各类制度11项,修订完善制度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