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巡视巡察 本级巡察 本级巡察整改
市发改委党组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5-03-28   来源:dzw_swxcb   浏览次数: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4年2月29日至4月25日,第三巡察组对市发改委进行了巡察。2024年6月25日,巡察组向市发改委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一、整改落实情况

(一)已整改完成的问题

1.关于“产业质态不够优”问题的整改

针对全市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我委牵头编制淮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着力打造“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明确到2030年,努力建成三个千亿、五个五百亿、三个百亿级的战新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淮安成为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生力军。该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

针对两业融合内部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印发《关于开展全市服务业指标推进工作的通知》。2024年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2%、排名全省第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9.37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5.73亿元、同比增长45.5%,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3.73亿元、增长59.4%。印发《关于开展服务业企业入库培育专项工作的通知》,加强服务业企业入库培育工作,2024年全市新增入库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4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9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26家。2024年全市新增入库服务业企业259家,排名全省第七,Ⅲ类地区第二。

2.关于“重大项目推进、服务机制优化还需加强”问题的整改

针对项目出现问题与政府其他部门间缺乏信息化高效沟通途径的难点,我委不断健全项目帮办服务机制,按月通报进度缓慢项目,对滞后的项目分类施策、责任到人,做好项目跟踪、帮办和调度工作。加强与资规、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动,切实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快建设、快达效。101个开工后暂停或终止项目已通过资产盘活、项目置换、中期调整等方式完成整改;针对65个投资进度缓慢项目制定相应计划,督促项目快速建设均已达超序时;22个竣工未投产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

3.关于“推动经济率先好转成效不显著”问题的整改

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一揽子增量政策,研究制订《淮安市关于巩固增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9方面22条务实举措,经市委八届128次常委会和市政府九届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充分发挥市县和镇街三级经济运行工作专班职能,起草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起草专项分析报告,牵头开展“经济大脑”建设、“四上”企业入库、短板指标推进。2024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9.4%、11%和21.3%,均为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一季度的3.8%提升至5.1%。

4.关于“服务‘四最’营商环境仍需增强”问题的整改

针对市场主体开具无违法违规证明办理难问题,2024年5月8日,制定印发《关于印发淮安市推行以企业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记录证明试行方案的通知》,从2024年5月10日起,在我市司法行政、人社保障、规划资源等20个领域开展以企业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记录证明试点工作。企业可以通过“信用淮安”网站或者苏服办i淮安客户端实名认证后,申请使用专用信用报告,实现相关信息“一个平台共享”、企业申请“一站式完成”、无违法情况“一纸证明”。

5.关于“推动镇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仍需加强”问题的整改

针对满足于开会部署、现场督导指导次数不多的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深入河下非遗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进行现场督导。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省级特色小镇实地验收工作的通知》,省发改委已对淮安河下非遗小镇进行了实地验收。由于省级层面镇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停止,其余小镇建设无新的工作要求。

6.关于“把握重大战略机遇能力有待提升”问题的整改

(1)“一带一路”方面,为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高质量推进我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以八项行动为统揽,进一步深入实施“五大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丝路贸易”促进计划、推进人文交流等方面,依据我市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针对对外投资,聚焦培育壮大“7+3”重点产业链,精准对接世界500强、“专精特新”等企业,引进标志性、引领性项目,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争取落地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先进、带动作用强的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积极引进外资投资性公司、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外资新业态企业,拓展外资项目来源渠道。组织企业参加“走出去”投资洽谈会及政策业务培训会,截至2024年12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案企业共有22家,协议投资额2.37亿美元。针对对外承包工程,2021年以来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1.08亿美元,2024年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先后中标马来西亚、牙买加、莱索托等国家工程项目。针对对外贸易,出台《2024年淮安市贸易促进计划》,将中国跨交会、长三角跨交会等境内重点跨境电商展会列入计划并予以支持;建立淮安市跨境电商品牌培育库,加强品牌梯队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国际认证、申请专利;支持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会,在上年支持企业参展“一带一路”展会的基础上新增6个展会给予政策扶持,2024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06.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进出口308.4亿元、增长15.7%,外贸占比超50%。

(2)长江经济带方面,为深入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印发《淮安市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长江经济带审计报告涉及淮安市问题整改清单》,完成国家、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年度整改任务。

(3)长三角一体化方面,为深入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我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江苏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苏长三角发〔2024〕2号),对照《淮安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淮长三角办发〔2024〕1号)内容,摸排我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情况,编制2025年拟实施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清单,总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实施案例,牵头组织参加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举办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各项工作能力。积极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参加2024年度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淮安作为“8+2”成员城市,共同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围绕低空应用场景协同一体化发展、金融、数据安全、“菜篮子”联保联供、商会联盟、党校共建共享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4)大运河文化带方面,为深入落实大运河文化带战略,我委积极推荐申报文化传承保护类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淮安驸马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通过国家评审并纳入储备库,有望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

7.关于“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主动性不强”问题的整改

为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和投资拉动作用,按照省定节点调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库(表)》淮安项目,目前益海嘉里粮油深加工淮安项目、金宝线航道整治工程、淮安航空货运枢纽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制造产业园一期、洪泽区住家船整治圈圩退养及渔民上岸等工程已完工。积极向上争取、做好2025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

8.关于“统筹推进不到位”问题的整改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印发《淮安市“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坚持“以我为主、适度借用外脑”的工作方法,各牵头部门共编制完成26个“十五五”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其中我委完成11个课题编制任务。

对于中期评估报告中未达序时进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7项指标,要求责任部门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有关指标实现预期目标的通知》,制定了重点任务清单,要求责任部门加快推进落实。

保持与各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宁淮城际铁路工程建设,保障淮安段无障碍施工、实现全线按计划建成通车。全力服务机场项目三期改扩建工程,2024年11月获得省发改委对航站区工程设计重大变更调整的批复,淮安机场航空货运将以客机腹仓为主积极发展航空货运,服务淮安企业和特色农业航空货运需求,目前正在准备开通青岛淮安大阪全货机航班。对“十四五”规划新增的80.2公里金宝航线淮安段航道整治工程里程正在按计划开工推进实施中,已争取到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6.2亿元,有力保障项目顺利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能耗双控,我委配合市工信局做好地区能耗强度管控相关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专项。淮钢高炉技改、国联污水处理厂项目获2024年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获批资金共计1亿元。落实落细《淮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淮安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淮安市加强能耗强度管控提升能耗指标空间工作方案》等文件,出台《淮安市2024—2025年节能降碳实施方案》,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用好盘活存量能耗指标。根据《江苏省“两高”项目管理目录(2024年版)》梳理更新全市“两高”项目,定期更新项目基本信息并开展台账调阅,多次赴项目现场开展实地核查。实行项目审批会商制度,“两高”项目能效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提高准入门槛,把好能效水平关。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十四五”已投产新增用能项目节能验收工作的通知》,会同市数据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对在“十四五”投产的17个重大项目和全部“两高”项目开展节能验收,加强项目事后监管、推动实现节能验收全覆盖。

按照市委提出的“三个跨越赶超”要求,科学编排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好于全国、快于全省、优于周边,已经由市委八届136次常委会和市政府九届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通过淮安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于2025年1月份通过市人代会审议。充分发挥市县和镇街三级经济运行工作专班职能,起草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起草专项分析报告,针对短板指标,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

9.关于“向上争取不规范”问题的整改

牵头编制《淮安市向上争取项目闭环管理机制》(淮政办函〔2024〕21号),现已正式印发实施。《管理机制》从约束范围、部门职责、项目谋划、储备、申报、资金下达、建设实施、监督检查、竣工销项、结果运用等共10个方面对向上争取项目全生命周期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推进缓慢项目明确了从提醒、预警、约谈直至提请市政府督查会办督办等方式,打通项目事中事后监管环节“最后一公里”。

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工作,及时了解全市中央预算内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针对发现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推动项目单位开展整改工作,并完善项目库项目信息;开展项目现场督查和项目调度推进,根据工作需求和安排,开展中央预算内项目督查工作和项目调度推进工作,组织业务处室赴淮安区、盱眙县、涟水县等县区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展现场督查工作,实地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

针对2022年度南北结对帮扶合作资金项目,建立问题项目整改清单,通过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促进整改落地落实。通过下发通知开展审计回头看、开展历年资金项目进展情况报送工作等方式,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填报最新进展情况、加快整改进度,重点关注项目是否已完成和资金是否已拨付到位,项目未完成的要说明具体原因、整改措施及预计完成时间并按期整改。截至2024年12月,2022年度38个南北结对帮扶合作资金项目中,除已取消的5个项目(涟水县3个、盱眙县2个),33个资金项目已全部完工。

10.针对“安全生产检查力度不够”问题的整改

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加大“四不两直”随机抽查检查力度,自2024年7月制定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以来,累计开展7次四不两直安全生产检查,其中委领导带队检查2次、联合专家检查2次,推动解决一批隐患和问题;7月制定出台全市发改系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机制,推动强化安全生产社会监督力度;9月组织开展市发改委安全生产攻坚月活动,推动安全生产整治工作走深走实;10月,调度检查市直和清江浦区有关企业工作开展情况;同步组织能源电力处、仓储产业处、安全监管处全体工作人员开展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安全生产法学习测试,推动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水平。

督促各县区发改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并对市直属库安全事件再次开展了 “回头看”安全检查。2024年2月制定印发《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每月调度各县区粮食仓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形成《粮食仓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问题隐患整改落实清单》。

11.关于“阵地建设管理有缺失”问题的整改

起草了《市发改委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办法》,按照新闻媒体阵地、网络媒体阵地、文化阵地、政治理论阵地、理论研究阵地和教育培训阵地对意识形态进行了分类,并明确各类阵地牵头处室和工作职责,经委第9次党组会议研究通过,以淮发改党〔2024〕44号正式文件印发。

2024全年共计发布微信推送文章240余篇,重点放在主副食品价格、房价备案等栏目,以便提供群众最关注的信息,使政务内容得以更好、更广的传播。共收到网友提问180余次,全部按时进行回复。

12.关于“网络安全管理有疏漏”问题的整改

专题开展网络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工作,并形成会议纪要;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并使用奇安信天擎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对委内所有办公终端进行统一部署防病毒安全措施。在2024年12月份开展网络安全、网络意识形态、舆情应对和保密工作会议暨培训会,邀请市委网信办,市保密局、江苏瑞新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题授课。

(二)正在推进整改的问题

1.关于“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机制不够健全”问题的整改

针对重大问题研究机制不够健全问题,我委举办全市发改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报告会,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提高宏观政策落实成效,加速破解影响新质生产力培育、制约高质量发展、阻碍现代化建设的矛盾和问题,更好提升预期信心、增强经济活力。组织召开《“十五五”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前期研究》工作座谈会,深入分析“十五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国内外宏观形势变化,准确把握发展基础、阶段特征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找准矛盾症结,选对路径方法,提出务实举措,并赴部分县区开展现场调研。开展枢纽经济课题研究,为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提供战略方向上的指引。起草关于支持淮安建设国家级盐穴综合利用基地的建议,并将其作为全国全省两会备选议题报市政府。在参考省“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选题基础上,结合我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情况,广泛征集各部门选题意见,牵头编排了一批“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淮安市“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共26个课题,涉及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交通枢纽、绿色生态、县中振兴、现代物流、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均明确了牵头部门。目前,课题均已编制完成。

2.关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需加大”问题的整改

全长约40公里长深高速淮安段改扩建提升工程正在按计划加快推进建设,新扬高速盱眙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顺利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宁淮铁路正有序加快推进建设中,所有施工进展表明,预计全线计划在2027年底前建成通车;省铁路办对新长铁路全线改造进行规划设计,铁路办正推进淮安段电气化改造前期工作,我委积极配合做好相关推进工作。卢春房院士项目组形成了《中国铁道学会关于将淮兴泰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建议》,我市联合泰州市向国家铁路集团行文,将建议作为重要支撑依据,正式提请国家铁路集团将淮兴泰铁路纳入新一轮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前,国铁集团经规院、鉴定中心和省有关部门对项目的纳规争取工作均表示支持。

积极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关于申报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批示要求,《连云港-徐州-淮安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已于2024年5月23日通过市政府九届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正式以三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下一步,围绕淮安“两核、三走廊、九园区、八中心”物流空间布局体系建设。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参与物流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构建线下互通、线上互联的物流园区网络。

3.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争取政策支持不够”问题的整改

2024年10月28日-29日,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第5次省际联席会议和市长会商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淮安市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全面实施,牵头成立生态经济带地理标志品牌保护联盟,淮河华商大会、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博览会等作为规划实施以来的典型案例在省际会议及市长会商会印发。淮安市提出的入海水道二期、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沿淮铁路、宁淮铁路、新沂至淮安铁路等项目被列入重点合作事项。同时为进一步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牵头引领作用,还召开了第5次城市合作办公室工作会议,协调商定第6次市长会商会举办城市。将“推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促进淮安打造淮河水运中心”等事项纳入五省政府签订的《关于进一步协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协议》;将“加快南京至淮安城际铁路建设,积极争取沿淮铁路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文旅联盟、卫生健康联盟、地理标志品牌保护联盟效应”等事项纳入2024-2025年度省际重点合作事项推进。

沿淮铁路已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等规划,并作为规划研究项目列入《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积极争取方面,省发改委、省铁路办已联合行文国铁集团,恳请将沿淮铁路纳入新一轮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淮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编制工作,正在报送省发改委审批。

4.关于“项目管理不科学”问题的整改

我委已会同市财政局牵头修改完善《淮安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从政府投资项目生成办法、项目审批、实施推进和后续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修订。截至目前,《淮安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起草完成,已列入2025年发文计划。

5.关于“涉粮工作推动落实不力”问题的整改

2024年9月19日,主动对接市农发行,了解粮食收购贷款资金政策,尽力争取优惠。2024年11月4日,邀请建行淮安分行、淮安农商行、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召开粮食收购融资座谈会,为粮食企业贷款牵线搭桥,引导粮食企业多渠道筹集收购资金,目前各县区在商业银行贷款1.65亿元。

财审处已完成和粮食物资储备处关于稻谷补贴事项的移交。自2024年稻谷补贴起,由粮食物资储备处牵头配合财政完成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关于“个别整改流于形式”问题的整改

围绕解决仓储设施“小散旧”问题,组织各县区制定新一轮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方案(2024-2030)。制定全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方案(2024-2030)。引导各县区制定小散旧仓容设施整改计划。跟踪推进粮食仓储项目建设,抓好“整市推进”仓储项目督查,力争项目早建成、早运营。积极服务粮食仓储设施项目向上争取国债资金、财政补助,帮助基层缓解建仓资金压力。

函致清江浦区发改委、洪泽区发改委,要求县区结合当地消费习惯合理确定小麦和稻谷储备比例,两区发改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后报告我委,暂保持储备粮品种比例不变。

指导各县区制定“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方案”。排出未来几年仓储设施建设项目,对项目建设时间、地点、建设仓容等进行明确。帮助基层做好向上争取,缓解建仓资金压力。2024年,我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新增3个仓储项目,新建仓容11.84万吨,新获得省财政补助5329万元。其中淮安区车桥库2.05万吨仓储项目、涟水县大东库5.1万吨仓储项目已建成,洪泽区三河库4.69万吨仓储项目已完成工程量50%。

加速淘汰“小散弱”仓容。2024年8月,指导各县区研究制定“小散弱”仓储设施淘汰计划,制定了《淮安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小散弱”仓储设施淘汰表》,到2028年,我市计划淘汰“小散弱”仓容43.3万吨。今年以来,我市已报废老旧仓容1.43万吨,拆除小散仓容5.19万吨。还有22.77万吨“小散弱”仓容正在申请功能变更、退出粮食仓储序列。

二、下一步全面推进整改计划

1.关于“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机制不够健全”问题的整改

能源电力处牵头,积极推进淮安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定期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经争取,该项目已纳入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和省电力规划,并于2024年4月28日开工建设,项目一期300MW预计于2025年6月建成投运,项目二期300MW预计于2025年底建成投运。预计2025年6月取得明显成效,2025年7月整改落实到位。

2.关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仍需加大”问题的整改

基础设施处牵头,完成京沪高速淮安段4改8改扩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建设全长约40公里长深高速淮安段改扩建提升工程,2025年力争开工新建盐蚌高速淮安段和新扬高速盱眙段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宁淮铁路正有序推进,省铁路办对新长铁路全线改造进行规划设计,正推进淮安段电气化改造前期工作,我委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推进工作。积极对接泰州、常州市联合争取淮泰铁路在列入省级铁路规划的基础上早日列入国家规划。预计2025年7月整改落实到位。

3.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争取政策支持不够”问题的整改

区域处牵头,在2025年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年度工作中进一步细化入海水道二期叠加实施二级航道、沿淮铁路等项目推动举措。

基础处已完成编制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淮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报送省发改委审批。

预计2025年7月整改落实到位。

4.关于“项目管理不科学”问题的整改

《淮安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起草完成,已列入2025年发文计划,预计2025年7月整改落实到位。

5.关于“涉粮工作推动落实不力”问题的整改

物资处牵头,主动联系有关商业银行,牵线搭桥,继续引导粮食企业多渠道筹集收购资金。预计2025年7月整改落实到位。

6.关于“个别整改流于形式”问题的整改

物资处牵头,进一步了解全市省定储备粮计划和县区储备扩储规模、品种情况,严格执行省定计划稻谷比例60%的规定,扩储部分按照有关要求指导县区落实。预计2025年4月取得明显成效,2025年7月整改落实到位。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电话:83941567;邮政信箱:淮安市翔宇南道1号市行政中心南楼205;电子邮箱:hasfgw@163.com。